三、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
通常,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情感感受,综合学生的具体反映大概可以分为:乐趣感、成功感、焦虑感、厌倦感。进一步还会发现以下特点:情感体验为"有趣"的那些学生中,在学习中显示出一种兴奋,喜欢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;对数学学习"厌倦"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数学成绩不太好,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恐惧;虽然对同一个学生来说,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特别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改变,但在一定时期,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,学习基本的情感体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;对数学学习而言,学生上述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只有一种情感体验。如觉得数学有趣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焦虑的感觉;在一定的时间内,学生虽然可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,但是总是有一种主要的情感体验。
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,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,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点或阶段性的成功给予肯定:
1.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,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;
2.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,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,建立自信心;
3.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,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;
4.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;
5.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。
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,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,从正面激励、评价学生。
四、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
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。思维活动的强弱,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。
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,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,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数学思维策略、水平和思维品质。
具有思维独立性品质的同学,不但要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,而且能够恰当的评价和自觉检验自己的思维活动,修正错误的,不断改进和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;同时还要善于评价别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。这样才能做到对于结论性的东西,不盲从、不轻信,有独立见解。
另外,数学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准确、合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(无论是口头的描述、借助纸笔或是通过演示)自己思维、对数学的认识的能力。这是评价学生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。
因为学生通过解释自己的思维结果、思维过程、解题策略以及思维受阻的原因和克服方法,能提高自己对这一数学问题的认识;其他同学通过聆听、提问、思考和补充,受到了启发,开阔了思路,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总之,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,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。因此,数学学习的评价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,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,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,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。